为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推进教学改革,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特制本办法。
一、教学计划管理
1、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2、制订教学计划的程序:广泛调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学习、了解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及规定;教务处提出本校制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及要求;由系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教学计划要保持相对稳定,并根据需要,每年写出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总结,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3、培养计划的实施安排:
1)编制分学年、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或称教学计划年度(学期)运行表,落实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场所安排、考核方式等;
2)各系编制单项教学环节组织计划,如实验教学安排计划、实习计划、等;
3)审定后的教学计划所列各门课程、环节名称、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开课单位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4)教学计划若有改动,应由各系提出申请,学院组织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主管院长批准,上报学校审批后才能执行。
二、教学运行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其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1、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1)可参照国家教委或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学校制(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系、院、校相继认定,批准施行;也可参照使用国家教委组织制订或推荐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努力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
2)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等部分。
3)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2、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系与基层教学组织的任务是:
1)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2)被选聘的新开课或开新课的教师必须经过所开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建立岗前培训制度;
3)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编制教学日历和教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听课和自检、自评教学质量的制度;
4)组织任课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5)积极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1)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
2)实验教学必要时可以单独设课,或组成实验课群,也可在相关课程内统一安排。
3)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要保证足够的时间。
4)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应尽可能建立保证完成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任务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5)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让学生有选择地自行安排。
4、日常教学管理
1)制订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年度或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2)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各系应严格执行并在期末写出执行及执行结果的原始记录,每年年终院里要检查,作为考核系、教研室的一个指标。
3)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和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4)外聘教师及教师停、调、助课,应由各教研室或教师提出申请,系主任签署意见,主管院长批准,上报学校审批后才能执行。
5、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在日常学籍管理中应重点管好成绩大卡和学籍卡,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及时。
6、教师工作管理
1)要根据学院教学工作总量和规定的师生比要求,确定学院教学编制。
2)要分别制订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等不同性质、不同类别课程的工作量管理办法。
3)要做好每学年(或每学期)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及效果、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研究和其他教学兼职(如导师、班主任)的完成情况。
4)程序:教师填写考核表,系主任签署意见,主管院长批准,上报学校。
7、教学资源管理。
要搞好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规划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效益。
8、教学档案管理。
1)建立必要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确定各类教学档案内容、保存范围和时限。
2)教学档案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教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
3)由教务员负责档案工作,每年进行档案的分类归档。
三、教学质量管理
1、搞好过程质量管理:
1)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对教学计划的分步实施;
2)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3)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提供充足的、最新的图书资料,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育、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多功能教室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4)实行科学化考试管理,主要是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授课工作总结。
2、进行教学质量检查
1)要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
2)各教学环节的经常性检查,可以通过抽查学生作业、分析平时测验及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召开座谈会、检查性听课等方式进行。
3)定期的教学检查,安排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等。
3、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管理。教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调查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要发挥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作用。
四、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
1、学科和专业建设。
1)科学规划本学科的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定位及如何组织发展。
2)要拓宽本科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基础,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相同的专业应尽可能合并,增强学生适应性。
3)要注意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专业设置要依据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2、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要进行理论研究,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2)要制订建设规划,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
3)要以建设优秀课程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
4)要重视系列课程建设,改革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3、教材建设。
1)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视听教材建设的规划工作。
2)采用推荐教材或自编教材及其它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时,要注重质量。
3)要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讲义或自编教材。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验室建设一定要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
2)做好实验室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经费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组织实验室建设检查验收。
3)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突破仅限于感性认识、技能训练的旧模式,使之成为可模拟工业、社会等环境,进行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要改善实习条件,健全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4)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把实习与承担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互利互惠,以取得校外实习单位的支持。
5、学风建设。
1)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
2)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传统。要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把学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师德建设工作相结合。
3)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充分利用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扩展学生学习的领域。
4)要特别重视考风建设,通过严肃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坚决制止舞弊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6、教学队伍建设。
1)通过体制改革,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校、系、教研室均要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负责,抓好落实。
2)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与脱产培训结合,以在职为主;
3)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4)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
7、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1)制订并完善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
2)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五、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1)健全院级教学管理机构。由院长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
2)要建立教学工作会议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3)建立院教学工作委员会。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是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要定期研究并向院务会议提出有关建议。院务会议讨论决定本院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
4)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
5)重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教研室(学科组)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作为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它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组织师资的培养提高及提出补充、调整的建议,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加强相关实验室、资料室的基本建设等。教研室(学科组)要重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6)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要结合工作实际,有组织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以便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六、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1、搞好教学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地区情况、从教育科学的规律与特性出发,紧密结合教育及教学管理的实际,不断改进研究方法。
2、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工作,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应做到:
1)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2)做好长远和近期的规划;
3)制订阶段实施计划;
4)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立项研究;
5)组织校内外、国内外的广泛交流,提高研究水平;
6)发动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教育研究,研究队伍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3、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要随着经济建设及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重视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行因材施教。要面向21世纪,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深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能力开展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